欢迎光临九江市物流综合信息平台
当前位置: 主页 > 物流资源 > 运力资源 >

行业动态|建立完善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适应的冷链物流体系

时间:2020-12-03 16:57 来源:中国物流产业网 点击:
江西省省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示:您的Flash Player版本过低,请进行网页播放器升级!

冷链物流是进口冻品和农产品的重要通道。同时,也是国内生鲜产品流通重要渠道,是城市运转和民生重要保障。


进口肉类等冻品和农产品是我国调剂余缺、满足人民多样化农产品需求的重要途径。2019年,我国各类肉进口总量484.1万吨,水产品进口量626.5万吨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,受疫情影响,为保障市场供应、稳定价格,我国进口肉类保持快速增长。2020年1至6月,我国肉类(包括杂碎)进口475万吨,相比上年同期增幅达73.5%。上半年我国的肉类进口量已经超过2019年全年水平。虽然我国新冠肺炎疫情总体上得到了有效控制。但是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。我国是冷冻食品和农产品进口大国,冷链物流的低温特性使其成为新冠病毒跨境传播的重要途径。



据不完全统计,2020年6月份以来,全国各地已有10多个省市先后在冷库进口冷冻食品中检测出新冠病毒呈阳性,共计20多起。北京、大连、青岛、天津等地还出现了聚集性疫情。冷链物流体系中每次新冠肺炎确认病例出现,都会采取紧急封控、紧急排查、大规模核酸检测等措施。虽然可以有效的切断传播途径,很快控制疫情,但代价也是比较大的。进口食品冷链物流体系是一条长长的全链条,中间连接着食品生产、加工、速冻、分装、储存、运输、销售等多个环节,一失万无。总体而言,我国尚未建立与疫情常态化防控机制相适应的冷链物流体系。北京物资学院张喜才副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“中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断链困境及治理机制研究”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。

一是目前我国冷链物流企业、冷库等杂、散、小、乱,监管难度大。2019年全国冷库总量约6053万吨,冷藏车保有量约21.47万辆,冷链物流企业数量1832家。加上超市、批发市场、农贸市场等大大小小的冷库不计其数,仅北京市截至7月30日,累计摸排相关冷库就达4719个。冷库库存是动态的,货物在不停的周转。数量众多的冷库监管本来就有难度,疫情常态化防控任务依然艰巨。

二是对于进口冷链食品及物流体系全部检测、全面消杀需要耗费极大的时间和人力物力财力,防范冷链物流新冠病毒传播风险的压力剧增。进口冷链食品及物流体系环节众多、主体复杂,从业人员庞大。全面的环境检测、物品检测和人员检测无疑将耗费人力物力财力。

三是冷链物流企业绝大多数属于中小企业,本来就是微利经营,频繁的检查检测既要花费较大成本,也会对经营造成影响。长期而言,很多中小企业难以承受市场压力。因此,要建立应对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冷链物流体系,实现严格精准疫情防控下冷链物流的可持续发展。建议如下:

一是建立以港口为核心的进口冷冻食品集中化仓储配送体系。由指定冷库承担冷冻食品的仓储配送,建立点对点服务、设施设备专用的闭环物流体系。实施集中化仓储配送,便于对进口食品的储存、销售、加工进行集中统一的核酸抽样检测和外包装消毒。利于出现问题时的产品追溯和阻断。在源头上最大限度阻断疫情传播风险。

二是建立跨境冷链物流和国内冷链物流双循环发展机制。将冷库按进货渠道分为存放进口食品冷库与存放国内食品冷库两种。以港口为核心的进口冻品冷链物流体系加强检测、消杀的频次,加强对相关直接接触人员的防护工作。以超市、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国内农产品冷链物流则可以减少检测和消杀。两种冷链食品不交叉,不混存。

三是完善前置检测体系,设置进口冷冻食品的窗口期。管理好进口冷库,对阻断疫情起着重要作用。对进口冷库实行前置检查,进口食品从口岸检验检疫通过后,设置窗口期,在专门的进口冷库进行21天的存放观察、样本采集,检测消毒工作,可以有效减少病毒的存活量,也便于及时对呈阳性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。

四是支持大型企业超市、电商等企业兼并收购、控股中小冷库。冷库有着投资高、回报周期长的特点。中小冷库盈利模式单一,加之,新冠疫情防控的影响经营困难。防范冷链物流新冠病毒传播风险会加重中小企业的负担。因此,支持大型企业超市、电商等企业兼并收购、控股中小冷库,促进冷链物流体系可持续发展。